离婚财产分割是婚姻家庭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。2021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(以下简称“民法典”)正式实施后,我国离婚财产分割制度进一步完善,在保障夫妻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,更加强调公平、公正与人性化。四川承世弘合小编结合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,解析离婚财产分割的最新原则与实务要点。
一、协议优先与司法裁量相结合
民法典第1087条规定,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;协议不成的,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,按照照顾子女、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。这一条款体现了“协议优先”的原则,尊重当事人对财产处置的自主权。若双方无法达成一致,法院将综合考虑财产来源、贡献程度、子女抚养需求等因素进行判决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分割。
二、保护无过错方权益
民法典第1091条明确,因重婚、家庭暴力、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,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。在财产分割中,法院可酌情对过错方少分或不分财产,但需注意“净身出户”并非法定结果,而是根据过错程度、经济能力等因素综合裁量。例如,一方若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,其名下房产可能被判归无过错方所有,同时需支付相应补偿。
三、倾斜保护弱势群体
1. 子女利益优先:分割财产时需保障子女的生活、教育需求。例如,夫妻双方共同经营的店铺分割时,若店铺收益是子女抚养费的主要来源,法院可能将店铺判给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,并责令另一方支付合理补偿。
2. 女方权益保障:考虑到女性普遍存在的经济弱势,民法典强调在分割住房等生活资料时适当倾斜。例如,离婚时女方无住房且经济困难,法院可判决男方从其个人财产中提供住房帮助,如房屋使用权或折价补偿。
四、明确个人财产与共同财产边界
1. 个人财产归属:婚前财产、一方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、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等,均属个人财产不予分割。例如,婚前全款购置的房产,离婚时仍归原所有人。
2. 共同财产范围: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工资、投资收益、知识产权收益等,原则上属夫妻共同财产。值得注意的是,婚前财产婚后共同经营所得收益可能转化为共同财产。例如,婚前购买的商铺婚后共同经营,其增值部分需作为共同财产分割。
五、债务清偿与财产保护
民法典第1089条规定,夫妻共同债务应以共同财产清偿;不足清偿时,由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分担。值得注意的是,若一方在离婚时恶意转移财产或虚构债务,另一方可依据民法典第1092条主张撤销或追回财产,并可能要求少分或不分给对方。
实务要点与建议
1. 证据留存:离婚纠纷中,财产来源证明、贡献凭证(如工资单、投资记录)、过错行为证据(如家暴报警记录)至关重要,建议提前收集。
2. 协议效力:自行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需明确具体,避免模糊条款,必要时可公证或由律师见证。
3. 诉讼策略:若协商不成,应及时提起诉讼,并明确主张子女抚养权、无过错方权益等,以争取有利判决。
民法典构建的离婚财产分割体系兼顾了公平与实质正义,在保障个人财产权益的同时,强调对弱势群体和子女的保护。实践中,当事人应结合法律规定与个案情况,合理规划财产分割方案,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,以实现合法、公正的权益维护。
联系人:田主任
手机:13118312715
电话:400-XXX-XXX
邮箱:493257700@qq.com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顺城大街所8号中环广场1幢1单元8楼01、02A室